五,关于螳螂羽化
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刻蜕皮羽化,雄虫一般蜕皮7次成虫,雌虫是7或8次皮(成虫指有翅膀阶段,此次蜕皮之前称为末龄),蜕皮前除有每次蜕皮前的特征外,还有一些特征,末龄这个阶段大约要3周左右,蜕皮前n天那个像翅膀缩小版的部分开始变厚(称为翅芽),好像充满了液体,大概一两天后翅芽里面好像有一个更小的翅膀在发育,接下来2~3天里小翅膀逐渐变褶皱像翅芽尖端挤压,翅芽继续变厚,逐渐新翅膀褶皱的纹路与翅芽表面的纹路交叉,逐渐看不到液体了,此时螳螂开始绝食,出现了平时蜕皮前的特征,一般两天后待身体完全变软,蜕皮就绪,之前可以喂些水,不要打扰他(特别提醒小朋友,不要因为你的好奇,断送了螳螂的小生命),末龄持续时间一般为18天左右(我观察下最长的好像是20天还是21天, 最短的是两星期,都是人工模拟自然环境,仅为个人观点)羽化之前拒食会更久一点,2-3天.,蜕皮完成后,开始羽化,(即翅膀从褶皱到舒展成型的过程),全程大约3小时,羽化一天后,甚至更长时间后再喂食,防止受伤,自此一般养殖方法分享完了,
第三章————相关知识解答
第一部分————相关问题进行解决
1捉来的螳螂眼睛变黑的问题:螳螂对于黑暗的生理调节,白天时可恢复;由于机械摩擦造成的永久损伤,使螳螂失明,如果不是成虫,在蜕皮时可能引起蜕皮及羽化失败,严重的导致死亡,虫龄越小恢复的可能性越大,第一次会去掉黑色斑块,但原处仍可能失明,第二次才有可能恢复正常.预防措施:不要用塑料瓶,且总摇晃,最好放些草或木棍让螳螂有地方抓.
2关于螳螂自残和肢体恢复问题,由于螳螂是外骨骼,一旦感染必死无疑,所以会将坏死感染的部分吃掉,螳螂也因会受伤或是蜕皮失败导致肢体残缺和畸形,如果不严重(腿,刀,从某一关节断掉且伤口整齐)一般经过2到三次蜕皮,就能长出新肢能够正常工作,且龄期越小恢复越快,如果是蜕皮时肢体畸形了,且不是胸板,两后足都畸形,不必担心,只要蜕皮地点得当,下次蜕皮会好的,
3公母的区分:从体型上看,母的很壮,肚子大,可以用彪悍来形容,相比雌虫,雄虫则纤细的多,个头也小很多,然后是性器官,雄性尾部像是个铲子,相比雌虫还多两个小尾须,而雌虫更像是锥形巧克力还突出个揪揪,从头上的触角来看,雄虫的长而粗壮,雌的短而较细,该有人问有没有简单的办法鉴别公母?当然有,将螳螂翻成仰面,从最后那对足的根部的下一节开始数,8节是公的,6节是母的.对于种类的鉴别,常见种有中华大刀螳,狭翅大刀螳,枯叶大刀螳(南方有),广腹螳,棕静螳,薄翅螳,勇斧螳(南方有),下面我来一一介绍,中华大刀螳,可称为世界常见种,体长7到10.5cm不等,一般一扎(zhǎ)来长的螳螂都是中华;狭翅大刀螳,相比中华身形较为狭长,刀片基部是橘色的,(中华是黄色的),后翅没有黑色花纹,枯叶没养过,不做评论(欢迎补充),以上均有棕,绿两种色型,广腹螳,较大刀螳小,一般4到7cm前胸短粗,肚子近卵圆形,,一见就像个胖子,其后腹有上翘的特征,刀臂上有3或4个黄斑块,有棕褐,绿,黄色型,棕静螳,体长一般4到5.5cm,属小型螳螂,其刀内侧有粉~白~黑的连续斑块其有绿,黑,棕,肉色,土黄,蓝紫等色型(学术上棕静和绿静分类尚不清晰,切都称为棕静),薄翅螳,体型较棕静稍大,刀臂内侧只有以黄色斑块,有绿和棕两色型.http://tieba.baidu.com/p/1187826484?pid=14574610347&cid=0#14574610347 |